貞觀之治

連劇-歷史傳記-大陸 

劇情介紹

時段>
(2006)《貞觀之治》系據《貞觀政要》《資治通鑒》《新舊唐書》等史料改編創作,也採用了外國的部分研究成果,劇本籌備歷時三年,其間幾易編劇,最終敲定由頗具國學底子的作家阿城和專攻唐史的博士孟憲石執筆。全劇從攻打洛陽王世充寫起,直至李世民逝世,『玄武門之變』、『武則天進宮』等重要歷史事件都將在劇中重現。50集大型歷史連續劇,揭開華夏最輝煌一頁。

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,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。

唐太宗即位後,因親眼目睹隋朝的興亡,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,來警誡自己及下屬。他像孟子一樣,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,認識到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因此留心吏治,選賢與能,從諫如流。他唯才是舉,不計出身,不問恩怨。在文臣武將之中,魏徵當過道士,原係太子李建成舊臣,曾議請謀殺太宗;尉遲恭做過鐵匠,又是降將,但都受到重用。太宗鼓勵臣下直諫,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,直陳其過,太宗多克己接納,或擇善而從。魏徵死後,太宗傷心地說:「夫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魏徵逝,朕亡一鏡矣。」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,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,「去奢省費,輕徭薄賦」,使人民衣食有餘,安居樂業。在文化方面,則大力獎勵學術,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;在長安設國子監,鼓勵四方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。此外,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,經略四方,平東突厥、定薛延陀、征高句麗、聯姻吐蕃、和高昌,使唐之國威遠播四方。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「天可汗」,成為當時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。總之,在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(627年-649年),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,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、經濟發展、社會安定、武功興盛的治世,史稱「貞觀之治」。
相關藝人

播出時段

劇情>
暫無播出時段。
同類節目推薦
暫無推薦節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