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歸-六堆常民人物誌

知性-民俗采風-客語 

劇情介紹

時段>
有一群熱愛土地的年輕導演,陸續用影像紀實的方式,拍攝集結完成多部的「六堆常民人物誌」系列紀錄片。其題材包羅台灣南部六堆客家聚落、南方客家常民的各種生活樣貌,並引伸出農業、移民、青年返鄉、女性、自我認同等議題廣泛,故事多元,觀眾得以看見客家族群在島內遷徙的行跡。

經歸納整理,客家電視沿用「來歸」為概念主題,探討客家族群在島內遷徙過程中,在外遊子對故鄉的思念,以及回鄉後如何與在地居民對話並產生共識,進而著手對母土的經營。希冀藉著本節目的播出,讓更多小人物的故事能夠被看見,也期盼藉此,誘發大家對生長的土地有更進一步的關懷,讓我們驚覺,在這塊土地上,有如此多既細微,但又耀眼的真實。

《高樹》
年近百歲的退休老校長始終堅持著剪報習慣,天天騎著腳踏車將剪報送至鄰近小學;從台中返鄉務農的中年人阿明,心中始終還有一份畫畫的夢想;20歲出頭的年輕人黃狗則在工作與離鄉間不停地掙扎著…。三份不同世代的心情,緊繫在高樹這個農村裡。
導演:吳耀東

《火庄遊俠》
文俊有著抗日家族的大背景,但擁有不安定的性格的他,每天早上就出去撿破銅爛鐵,賣了錢就請遊民吃飯。他遊走正常與荒誕之間,卻擁有一股異於常人的熱情。「好,沒問題!」文俊就像個遊俠般這麼對大家說。
導演:陳博文

《紅土的天空》
曾經是軟式網球選手,如今已成為教練;曾經追尋飛行的夢,現在卻只能遙想。麟洛國小軟式網球的教練,要在夢想與現實之間,找到自己的平衡點,薪火傳承出下一代的希望。
導演:陳博文

《阿秋綜藝團》
跑遍新埤各地的阿秋綜藝團,為了多樣化的經營,除了婚喪場的綜藝歌唱,團長也開始向客家禮生學習客家傳統婚禮祭儀。身為河洛人的他,間接傳承了客家文化。揉合了不同文化阿秋綜藝團,所到之處,總帶給大家歡樂和感動。
導演:蔡一峰

《尋找香蕉的秘方》
返鄉與兄長經營新埤唯一桶裝瓦斯行的義德,新生的孩子與種植香蕉是目前的生活重心。深受黃葉病所苦的他,求助於同鄉的張師傅、香蕉研究所、古家香蕉園,請教獨門秘方。義德要用自己的方式回應人生,找回香蕉市場的風光。
導演:蔡一峰

《驛鄉》
一位遠從印尼來台的女子,與臺灣人結為連理,在竹田鄉鎮落地深根。她在客庄擔任志工,講述著客家文化的客籍女性故事,說著說著…,其實自己也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。思鄉的愁緒隨著時間漸漸淡去,旅程的終點已是新家。
導演:陳俊嘉

《啊啊阿公》
清晨,阿公已準備好要出發。他推著菜籃車走遍鎮上,不只撿拾著路旁的垃圾,還自掏腰包買衛生紙放置到公廁裡。他默默地來,默默地去,總是自顧自的說:「現在法師都說日行三善,一善不夠,所以我每天固定清掃、施紙、放生做三件善事。啊…阿彌陀佛。」
導演:陳俊嘉

《萬巒妹仔》
三個來自不同村落、不同生命背景的女性都在萬巒公有市場為生活打拼。謹妹半身癱瘓卻不服命運、雪梅苦盡甘來卻滿口生意經、秀容總自嘲自己是勞碌命。溫柔的笑容和生命韌性,交織出一部動人的客家女性生命史。
導演:毛致新

《春天的對話》
2009香港華語紀錄片節短片組銅牌獎一位是離鄉在外唸書的女孩,因緣際會對故鄉有了重新的認識;一位是求學畢業後返鄉的男孩,決定留鄉從事老人居家照護工作。他們希望用熱情和力量,讓故鄉變得更美好。

對家鄉的情感,透過對話在心中悄悄發芽著─「我要回到美濃做事,不是一時好玩,一起加油吧!」
導演:黃琇怡

《媽媽的味緒》
凌晨二點,小小的灶爐已凝結著濃濃的花生香。賴媽媽花生豆腐馳名已久,如今女兒傳承了這份手藝,雖擴大經營,但仍堅持手工原味。一匙匙攪拌著淡紫色的綿密花生泥,陣陣飄來的香氣,是驕傲,是傳承,是對母親的懷想,也是幸福的味緒。
導演:李昶憲

《畫‧家》
這是一個關於佳冬古厝下的故事…
自學出身的畫家張淑蘭,回到深切懷念的故鄉,在佳冬西柵門旁租屋設立畫室,持續畫下這個伴她成長的地方,並且也開始教畫,學生除了有退休老師、醫師娘之外,也有外籍新娘跟大陸新娘,透過畫畫,張淑蘭與學員們對佳冬這個客家村的美有更多體會,也開啟更多的生命對話。
導演:盧定楠

《紅娘幫幫我》
我們紀錄麟洛鄉下的一位客家婦女,她的媒人資歷雖不算最久,但憑著滿腔的熱忱,堅持免費替有心的單身男女介紹姻緣,唯一希望是能一手促成良緣,那是她最大的成就感來源,即使一個月電話費高達3、4 千元也甘之如飴。她說,能夠看到雙方有好結果,也是在積福報,這,就是維持她繼續走下去的動力。
導演:謝明峯

《樂現‧樂仙》
一場高齡的兩岸婚姻,讓孀居廣東大埔的黃仕認來到屏東長治,在丈夫去世後,黃女士發揮客家硬頸精神,克勤克儉過日子。她常踩著老舊鐵馬做資源回收,收入微不足道卻樂在其中。以高齡陸配新移民身分融入了傳統保守的客家社區生活,她學唱歌、跳舞、參與社區活動,生活多采多姿,尤其是面對孤寡人生也能達觀應變,更凸顯「樂現」(樂線樂調)「樂仙」的生命韌性……
導演:朱鈺洋

《行入客家-邱玉雲與剪紙》
早期的客家媳婦在敬天祭祖時,會以虔誠的心、靈巧的手剪出各色剪紙來向上天表達誠敬之意。但隨著時間的流轉「客家剪紙」也逐漸消逝。

邱玉雲,一位閩南姑娘嫁入麟洛的客家家族,經過了一段非常長的適應期,在因緣際會之下學習客家剪紙之後,她慢慢了解客家,也才逐漸開始融入客家。
導演:鄭慧玲

《祖堂重建的推手》
祖堂為六堆地區客家傳統建築中特有的獨立祭祀空間,但六堆地區合院重建後十分普遍呈現新舊建築混雜的現象,此一現象亦是客家宗族制度逐漸瓦解的表徵。位於佳冬鄉六根村楊及芹祖堂重建一例,堪稱是近年來家族重建的典範,「重建祖堂的推手」楊景謀先生歷經多年奔走說服,不但克服經費籌措的困難,更完成「人」的各種溝通問題,使得楊家祖堂重建後得以重現過去百年祖堂輝煌的完整樣貌。
導演:顏蘭權、莊益增

《Una是客家人嗎?》
住在高雄縣那瑪夏鄉達卡努瓦村的Una,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媽媽做的菜和部落其他媽媽不太一樣、家裡有竹東的遠親、自己是有客家血緣的布農人…。帶著懷念與好奇,Una和表兄弟們討論了很多次,打算在2011年春天,依照部落口述史工作者Dama Aziman 紀錄的蛛絲馬跡,出發去尋找失散五十年的客家親人。
導演:馬躍‧比吼

《文相的異想世界》
溫文相,出生於美濃的農家子弟,因為要就近照料孩子與父母而返鄉,同時,也相當程度受到一九九四年以來,仍然維繫著力量的美濃反水庫運動之影響,期望自己能為家鄉作些什麼,於是他投入相當多心力在社區營造的工作上,思考著社區永續發展的議題,付出了許多行動…。
導演:吳平海

《蓮蕉的顏色》
廚房裡的服裝設計師?這似乎是難以想像的事…但我創作手染服飾至今已有二十年了,我家庭生活和創作事業的現場,就在家裡的廚房。我從小就住在六堆客家庄,過著伙房生活,許多伙房裡的風俗習慣,以及我生命的經歷,都啟發我的創作,讓我做的每一件手染衫,都有一個故事。

我是內埔的王惠鈴,歡迎來我們的老街作客,體驗我們客家伙房的老味道,還有新風情。
導演:陳碩儀

《獅頭張仔》
張仔一家人是屏東縣新埤鄉獅頭村這個閩南村裡唯一的一戶客家人,過著好山好水好日子。豈料,大成企業在獅頭村旁購買土地要蓋養豬場,於是村子組織自救會展開了激烈的抗議,但興建養豬場的程序一切合法,抗議和反對的力道越來越欲振乏力,無奈之餘,張仔還是認真的照顧自己的農園和雜貨店…
導演:林皓申

《紙傘少年》
影片紀錄客家少年的身影。阿禿,美濃在地17歲少年,跟一般高三學生一樣面臨升學壓力,但是課業方面並不順遂,課堂提不起勁、無心準備考試、偶而作弊抽煙,假日總在家中的店裡熟練地做著紙傘,紙傘是客家人拿手的手工藝品之一,具有實用功能並富含寓意…
導演:張高傑
相關藝人
導演:
吳耀東
陳博文
蔡一峰
陳俊嘉
毛致新
黃琇怡
李昶憲
盧定楠
謝明峯
朱鈺洋
鄭慧玲
顏蘭權
莊益增
馬躍‧比吼
吳平海
陳碩儀
林皓申
張高傑

播出時段

劇情>
暫無播出時段。
同類節目推薦
暫無推薦節目。